天主教聖道明傳道中心

St. Dominic Evangelization Center

2016 善意溝通工作坊


自我救贖的旅程 –
從「善意溝通」看電影《大夢想家》  

宋孝涓

《大夢想家》(Saving Mr. Banks)是一部改編真人真事的電影,由奧斯獎影后艾瑪湯普森與影帝湯姆漢克主演。2013年上映至今,累積不少文章影評,或從父女情、想像力的偉大等不同觀點出發。我很慶幸在接觸「善意溝通」後才觀賞了這部片,讓我感動「善意溝通」的精華與美好,溫柔地引導在生活中實踐非暴力溝通。

《大夢想家》敘述迪士尼先生如何向經典著作《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的作者P.L.崔佛斯女士,爭取版權合作,推上大螢幕的辛苦過程。

與書名大相逕庭的崔佛斯女士,渾身帶刺。就算面對最無涉利益司機雷夫的禮貌問候:「今天天氣真好。」她回以「是嗎?我聞到的都是汗臭。」字字如利箭般擲回。

影片前半部,讓人難以理解、甚至不諒解崔佛斯女士的難相處,上至老闆到工作夥伴都百般討好配合,她就是難以取悅。自己不好過,別人更辛苦。直到故事回溯到崔佛斯女士幼年,觀眾才得一窺她過去的傷痛,最後迪士尼先生也是用這一點,鼓勵她藉此饒了自己,接受過去。

片中感情醞釀的高峰是,觀眾得知崔佛斯女士背景經歷後,對她的言行因而改觀。一開始對崔佛斯女士「機車」、「高傲」等種種認定,都是先斷先決。

不要評斷別人,免得你們被評判,因為當你們評判他人,你們也被評斷所制…

《瑪竇福音》第七章1-2節

評斷是以自視規範套在他人身上,事實上,我們恐怕難以探究造成他人行為態度的緣由。批評、應當、命令、逃避責任蒙蔽了愛,異化了溝通。

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雷夫和崔佛斯女士的互動。雷夫沒有受崔佛斯女士冷言冷語的影響收回好意,他的態度始終如一,不試圖分析診斷,和善地持續關心陪伴她。彷彿在雷夫坦誠、尊重的灌注下,無所預期、一本善意初衷地,慢慢融化崔佛斯女士的心,結出甜美愛的果實。

英文片名直譯是「拯救班克先生」,點出迪士尼先生本以為《歡樂滿人間》神仙保母來到班克家,是為了帶給孩子歡笑,後來發現這本書是反射作者崔佛斯女士自身渴望,為她化身班克先生的父親的祈求。「善意溝通」讓我們了解,轉變自我評價,有助培養對自己的愛,療癒人我關係。這是與自己和好的過程,面對個人感受(崔佛斯女士的失望、心疼、痛苦),正視需要,採取行動。

崔佛斯女士依迪士尼先生建議,接受將著作改編成電影做為自我救贖,如此就能修補童年創傷,此後雨過天晴嗎?從資料上得知,崔佛斯女士晚年有些作為令一般人難解,理由不得而知,但能肯定的是,我們每個人恐怕都有些「結」,或許一輩子難以打開,但能以「善意溝通」發掘根源,藉次次事件練習,慢慢將結鬆開,好迎接從他人、自己和天主的愛。

觀後感有如心鏡,人人不同。雖然文中透漏了一些「雷」,但相信本片不論演技、故事等各方面的精彩,以及既純粹又深邃的「善意溝通」,將對每位有興趣的朋友,帶來您所需要愛的光照。

(本文同步刊載於道明之友177期)

 

翻轉人際互動          —善意溝通(二日)工作坊有感 — 

   釋善法

為什麼兩個好人在一起,不一定相處得好?為什麼人與人之間,誤解的成分總多於了解?為什麼真相不是愈辯愈明,而是愈描愈黑?為什麼苦口婆心的好言相勸,換來的卻是嘲諷與不削?為什麼愈是親近的人,愈顯得疏離冷漠?為什麼善意的初衷,最終卻演變成惡言相向的彼此傷害?諸如此類的情況,不斷的在夫妻、親子、朋友、同事、同儕等等的互動關係上輪番上演著。不禁讓人想問—說話真的這麼難嗎?聽懂別人說話真的也如此不容易嗎?做人真的需要這麼苦嗎?

我也與多數人一樣有許多類似的經驗和相同困擾。生活中一次又一次令人挫敗的談話經驗與不愉快的情緒累積,讓我在人際互動上顯得如此的疲憊與無力,甚至產生了恐懼。

有一天,一位師長介紹我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著(Marshall B.Rosenberg,Ph.D)的善意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這本書,並鼓勵我參加洪玉雪修女所指導的善意溝通工作坊。出乎我預期的,短短兩天課程,竟完全翻轉了我原有的溝通方式,並開啟了我人生中的一扇窗。如當頭棒喝代般的覺醒,原來長久以來自己習以為常的談話方式,本質上竟是一種語言暴力。也許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談話方式隱含著暴力的成分,但不可諱言的,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與他人莫大的痛苦。

善意溝通運用簡單的觀察、 感受、需要、請求四個因素,引導我們真實表達自己與用心傾聽他人。不再依習慣的反射式快言快語,取而代之用明確的意識語言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並尊重傾聽他人。在每一次互動中,透過彼此真實的觀察,我們覺知自已與他人切身的感受與內心深處的需求,並明確的提出適當的請求。如此簡單明瞭的溝通方式,卻能帶來根本性的改變。溝通不再是雙方立場相互堅持的拉鋸戰,而是在同理雙方感受和需求的基礎下,發展出互助互愛的合作關係。

在兩日的工作坊中,洪修女用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方式帶領我們學習,在寓教於樂的互動氛圍下,不知不覺便把NVC完整的概念建立起來了。雖然僅僅是粗淺的了解善意溝通,但收獲卻遠遠超過自已所預期。殷切期待往後有更多參與學習的機會。

與其說NVC是一套有效的人際溝通方式,還不如說它是心靈成長的一門功課,因為它不僅止息了人類的語言暴戾,更孕育出人類和諧相處的慈愛之心。

另將魯思.貝本梅爾(Ruth Bebermeyer)所寫的一首詩:語言是窗戶或高牆,與大家分享。

聽了你的话,我彷彿受了審判,

無比委屈,又無從分辨,

在離開前,我想問,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辯護前,

在带着痛苦或恐懼質問前,

在我用言語築起心靈的高牆前,

告訴我,我聽明白了嗎?

.

語言是窗户,或是高牆,

它們審判我們,或者讓我們自由。

在我說與聽的時候,

請讓爱的光芒照耀我。

.

我心裡有話要说,

那些話對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語無法傳達我的心聲,

請你幫我獲得自由好吗?

.

如果你以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認定我不在乎你,

請透過我的言语,

倾聽我們共有的情感。

 

(本文同步刊載於道明之友179期)

 

善意溝通進階課程心得

董紋綺

能參加聖道明傳道中心主辦洪修女的「活出自在,擺脫情緒魔咒」- 非暴力溝通進階課程,實在是從 神來的恩典。剛結束14周練習時,總喃喃自語說:真是太難了!雖然總是期許自己能使用長頸鹿語言,但狼的思想總充斥著我整個話語及行為。於是當我看著聖道明傳道中心簡章上的主題:「活出自在,擺脫情緒魔咒」,這正是我想學習如何讓自己在與人的溝通互動中,內心是自由並能體貼自己及他人的雙贏局面的目標,旋即報名了這進階課程。

第一天上課的自介紹,讓我見識到善意溝通的本質:體貼彼此的需要。本應短短2句的自我介紹,但因每個人都渴望更多的分享是自己如何接觸到非暴力語言及學習的歷程,使原本預計10分鐘的的流程,花了約一個鐘頭才完成。但光是聆聽每個人的學習歷程、運用及對非暴力溝通改善人與人關係的期待,就幫助我再次對焦:「選擇非暴力溝通是我們樂見—讓愛融入生活」、「人類最後一個自由,在於可以選擇對事物抱持何種態度」–維克多˙法蘭克。

接下來,三人一組的同理心練習,學習聆聽、察覺對方的需要及感受,並同理。在這練習中看見自己,可以在聆聽中察覺到對方眾多情緒下的感受及需要,讓自己感覺有貢獻,心情上也極為開心。

下午自我連結練習,我看見當人們在察覺自己的感受及需要時,會自然為我們的生命帶來自癒的動力–因看見自己的需要後,也學會了對自己負責,而不再覺得是別人造成的,可以真正的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第二天,洪修女在與「敵人共舞」的單元中,提醒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我們不曾謀面、卻是我們打從心理不喜歡、甚或對他們發出許多評價的人,原是我們用自己的價值觀定義他們而形成的;透過操練,我將自己的需要放在這假想的敵人面前,奇妙的是,我察覺兒時未得著滿足的需要。這敵人形象,竟是自己對他人欠公道的自我成見;當再次以同理的態度面對時,居然發現我們當中有許多共同的需要。透過這個敵人形像練習後,屆時讓我明白: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馬歇爾博士)

二天課程,一晃即過。數不清的收穫化成感謝。洪修女的教導及聖道明傳道中心對非暴力溝通工作坊的重視與推展,使我們能以在舒適的環境中,輕鬆愉悅的進行課程。使我從中得到成長及勇氣、也幫助我可以更深的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那扇溝通之窗。

套用馬歇爾博士的話:「運用非暴力溝通有時是很彆扭的事,然而,如果我們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選擇,我們就要給自己充分的時間。」使我願意不斷的在「觀察-不加以評價」,「感受-不加詮釋,「需求-而不是策略」,「請求-而不是要求」中練習、讓愛真實的融入我們的生活。

(本文同步刊載於道明之友180期)

心得分享

黃秀儀

兩年多前開始閱讀《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NVC》這本書時,覺得書本裡面講的溝通原則非常有道理,但並不容易落實在生活當中,操作起來也非常不自然;兩年多持續參加練習小組、不斷的練習,稍稍學會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加以辨識、也比較容易與自己連結,並稍微同理他人;但仍然有一種“穿別人的鞋走路”的不自在。

輾轉得知聖道明傳道中心有進階課程,就和練習小組的伙伴們一起報名參加。而這兩天的課程,為我帶來許多的收穫。

首先,是讓我覺得被細心對待—初秋天氣變化大,每個人對溫度的敏感度不同;學員們有人穿厚外套、有人穿薄外套、有人穿長袖、有人穿短袖;而上聖道明傳道中心的場地是中央空調的,沒帶外套的我,有點擔心會受寒。但兩天的課程當中,總是有人比我更敏感於溫度的變化,在我感覺冷之前就先調高溫控、在我還沒流汗之前就把溫度調低。這一份體貼入微的細膩,讓我深受感動,也因此幫助我更能專注於學習。

浸泡在NVC的DNA裡—雖然早已經安排了這兩天的課程內容與時間表,但是主講人洪玉雪修女卻能意識大家的需求、回應當時的狀況而適時調整時間安排…這種看似不按牌理出牌、沒有照表操課的隨機應變,正是讓學員們體驗到什麼是NVC意識/DNA的寶貴機會。

往深IMMERSE—這兩天的課程,透過洪修女不斷的提醒大家要“往深”,我也漸漸的體會到到某些感受和需要有層次上差異,雖然是發生在內心裡的動態變化,但仍能覺察並加以描述。特別是在「轉化敵人形象」的練習裡,僅僅運用感受和需要,覺察自己需要和需要下更深的需要,就可以找到與敵人連結的可能。這個發現實在太令人震撼了。也促使我更樂意“往深”。

當然,除了上述的三點收穫之外,藉由這次的課程瞭解到NVC在亞洲甚至是全世界的發展狀況,也認識許多一起在學習和推展NVC的伙伴們;這樣的連結,亦令人感到非常驚喜。自我連結只需30秒;通常,8分鐘就能把故事說得很清楚了;而聽對方講故事,只需專注於「什麼對他是重要的?」及「我感受到什麼?」就可以達到與人連結、同理他人的效果。這些發現,對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後,對於洪修女預告明年將開一系列關於“調停”的非暴力溝通進階課程實在充滿期待,有點迫不及待了。

(本文同步刊載於道明之友180期)

Share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pinteres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est Way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Lives of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