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猶未盡】道明會創會800年聖像畫之旅-十二幅聖像畫介紹
這幅畫區分天堂和塵世;雲以上爲天堂,以下爲塵世。聖多瑪斯•阿奎那右手執筆左手拿書,他是著作等身的天使博士。多瑪斯頭上有鴿子代表聖神臨在和光照。由左到右是拿十字架的耶穌、聖母、執劍的聖保祿和執百合花的聖道明。多瑪斯二邊由左到右是聖安博主教、聖國瑞教宗、耶肋米亞先知和聖奧斯汀主教。他們嚴謹而深沈的臉龐,為強調學習和硏讀的重要性。他們捧著厚書在研究討論著。天堂的樣子是由上而下的聖神引導,耶穌基督、聖母瑪利亞的陪伴,先聖先賢的佐證,讓我們了解到教會是代代相傳下來的。
塵世分二邊,樞機與當時學者站右邊,左邊爲道明會士,象徵兩邊在學術交流,相互討論。討論之餘他們往上看彷佛見到天堂景象,更加深他們的印象,原來他們討論的目標是將來我們都能夠得享天堂的福樂。他們沒有放下手邊工作,雙手合十祈禱。討論、祈禱是世俗生活的表現,整幅劃勾勒出天堂與世俗的分界。
這幅畫收藏在義大利的翡冷翠(Florence)。畫中耶穌受割損,㐅型特別姿態就像聖安德肋殉道時被釘的死狀。背後有克里多士柱圖,早期祭台多用此建築風格。這是畫家想像中的祭台,非耶穌時代猶太會堂的樣貌,代表畫家的風格。在畫?我們看到幾位重要人物,若瑟、瑪利亞、當時司祭、西默盎。猶太當時的割損禮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在嬰兒出生後第八天舉行。象徵進入教會的開始,所以按禮䂓奉獻斑鳩、雛鴿,如此可以取潔,並得到更多天主的恩典。這是一個2月2日的節日。
這幅畫正中央是耶穌,面對十字架右邊是聖道明,左邊是聖熱羅尼莫。聖熱羅尼莫將聖經由西伯來文翻譯成希臘文,後來也翻譯成拉丁文,即拉丁通俗版聖經。 他第一次翻譯成拉丁文時非認真,但當時的人認為希伯萊文和希臘文才是聖經,因此完全不注重。多年之後再請他翻譯,成為況世巨作。耶穌的罪狀牌之以希伯來、希臘及拉丁三種文字書寫;耶穌是猶太人,因此有希伯來文。此外,當時受羅馬統治,官方語言是拉丁文,但公元前67年羅馬才開始統治,許多人還不懂拉丁文,而之前是希臘帝國統治地中海周邊國家,多數人認識希臘文,因此有三種語言。
這是一幅相當特別的聖畫!耶穌顯聖容的時候有三位門徒跟著,分別是伯多祿,若望,和雅各伯。立於中間的是耶穌,若望是耶穌鍾愛的門徒,在旁虔誠地祈禱。耶穌帶著雅各伯同去,估計因為他和若望兩位是雙胞胎,經常是一起的,這也許是後來他成為第一位為主殉道的原因。畫家刻意讓宗徒之長伯多祿雙手舉在耳旁臉朝向觀賞者。當耶穌顯示聖容時,伯多祿開口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裏張搭三個帳篷: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畫家刻意將伯多祿的臉轉向觀賞者,滿面驚訝、驚歎,充滿了喜樂、完全渾然忘我的狀態。
畫面左邊是梅瑟代表法律,右邊是厄里亞代表預言和即將完成的使命。畫中另外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聖母在畫面左邊,陪伴、參與耶穌所有傳教使命,另一位是聖道明,他和天主間有許多特別的奇遇的故事。
聖母抱耶穌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畫面,畫家用最簡單,最熟悉的方式來呈現這幅畫。但這位藝術家畫人像時的敏銳,注意到非常細節的事物;他以金色系來呈現整幅畫,有光鮮亮麗的效果,如此的光鮮使得整幅畫呈現出令人驚嘆的視覺深度,似乎一眼看不完,看了還想再看。百看不膩。
高貴的聖母,喜悅的小嬰孩耶穌,母子之情濡沫的感覺叫人轉不開視線。旁邊只有前面兩個有光圈的天使看得到身體,有許多沒畫出來的身體在後面,只剩小光圈一個接一個,代表有許多天使圍繞著。天使有翅膀,穿著紅的、藍的衣服,顏色鮮豔,是畫家的特別風格。他畫的天使翅膀也是各種顏色都有,用色非常的仔細,讓人能夠看得深看得遠。
畫的左下方有聖道明手裏拿著書和百合花,頭頂上有一顆星。右邊的聖女加大利納也手執百合花,但因為年久失修幾乎看不到花,只看得到花梗。聖加大利的神修給我們很好典範,也出現在畫中。
畫的最上方中間是復活的耶穌,耶穌旁邊環繞著各種天使,還有天使吹著號角,代表著基督的二次來臨。這幅畫也分天上和地下兩個部分;天上有許多聖人,在他兩側有帶著光圈的聖人聖女們,如穿著白衣的聖母瑪利亞,拿著鑰匙的伯多祿,拿著劍的聖保祿,穿著駱駝毛的聖若翰…等,每位聖人手上拿的東西都是代表那位聖人的標誌。
地上有許多人在做工;有翅膀的天使在拉人,也有像魔鬼一般的黑衣小人也在拉入。當我們生活在俗世當中,天使拉著我們向善,但魔鬼也不斷地誘惑著我們。事實上我們在俗世生活常常會遇到天使,也有撒旦的角色,透過這張圖畫給我們一個很好的認識與反省。讓我們看到人生百態,十分有意思。
瑪利亞瑪達肋納是一個特別的人物,聖經對她的記載很豐富,但後人會誤認她的角色。其中較典型的是香液傅抹耶穌的女人(谷十四3-9),憐憫淫婦(若八1-11),耶穌從她身上趕出了七個魔鬼(路八1-3)等。而讓瑪利亞瑪達肋納成為宗徒中的宗徒,是十二宗徒沒有過的經驗;一週的第一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也從墓門挪開了⋯⋯耶穌給她說:「瑪利亞!」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他說:「辣步尼!」就是說「師傅。」…….(若二十1-18)她是耶穌復活後第一個見到耶穌顯現的人。按照歷史上的記載她曾經到法國岩洞隱修,度虔誠的宗教信仰生活。骷顱頭代表死亡和生命,默想死亡是修道人的重要功課。骷顱頭下是一本書,代表默想閲讀,不害怕死亡,勇敢面對死亡。這幅畫是西班牙畫家葛雷柯所繪,它不只觸及女性的情感,也表現出明亮及雲景的尊崇;瑪達肋納注視天堂,如同那是一個救贖的來源。光線從空中照射到瑪達肋納,或許表示那是受祝福及喜樂的時刻。
這幅圖畫讓我們看到畫家安杰利科典型的色彩和人物表現。安杰利科是一位嚴守規律的道明會士,也是位虔誠而出色的畫家,他所留下的作品是他個人與基督相遇最具體的果實,每幅畫都彰顯天堂的真善美,因此後世成他為「天使會士」。
畫正中央聖母與耶穌坐在雲端,耶穌為聖母戴上皇冠。旁邊環繞著天使,吹著號角,彈著絃琴,最搶眼的顏色是基督的光圈和聖母的皇冠。正下方的天使背對著觀賞者,他們都有長而尖的翅膀,拿著豎琴,搖動乳香。天使們的音樂一定很好,不停地彈唱吹奏讚頌著。這個圖畫中有許多的聖人圍繞左右兩側,有戴著主教帽子的,有手執不同標記的聖人;聖道明和聖方濟互相面對面跪著,聖多瑪斯跟聖本篤在左邊,伯多祿和馬爾谷在右邊… 下面右前方橘色衣服的瑪利亞瑪達肋納出現於此幅畫中,証明她宗徒中的宗徒特殊角色。整幅畫呈現的柔和,讓人感受到天主的無限慈悲。
耶穌在中間,瑪利亞、聖若瑟在旁邊,聖加大利納伸出無名指,天真無邪的小耶穌為她戴上戒指,代表著神婚,有如新娘等待新郎的到來。默示錄指出耶穌是新郎,教會是新娘,我們都是新娘,當耶穌我們戴上戒指時,我們也將成為祂在教會內的淨配。
環繞在聖母與小耶穌君王周邊有五位天使,旁邊有洗者若翰、聖柴諾波主教(St. Zenobius)、聖伯多祿、聖道明、聖方濟和聖熱羅尼莫。除了他們的標記以外,光圈上也寫著聖人的名字。
復活的耶穌在中間,顏色鮮豔的天使命吹著長長的號角,擊鼓彈琴讚頌著。眾多道明會聖人聖女立於耶穌兩旁。天上是我們的故鄉,想像有一天我們在天上與耶穌和眾聖人相聚。
耶穌聖嬰在畫中間,畫中其他人物有瑪利亞、伯多祿、聖道明與加大利納。馬槽裡有牛和驢,馬槽是因放馬飼料而得名。
「牛認識自己的主人,驢也認識自己主人的槽,以色列卻毫不知情,我的百姓卻一點也不懂。」(依一3)以馬槽佈置按歷史記載應是亞西西聖方濟開始的,他以這樣的方式來提醒我們做妤準備迎接聖誕節的來臨,按照經上記載的人物、擺設來佈置,以一種知恩報愛的心情歡心迎接耶穌的來臨。
心得分享
聖畫像導覽之感想
芳芳與阿白
七月二日台北聖道明傳道中心舉辦了一場「『藝』猶未盡聖畫像導覽」講座,由《聞道出版社》社長費格德神父主講。這是為慶祝道明會創會八百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 今年三月十二日,也是台南巿安平聖勞倫佐教堂本堂神父費神父曾在台南巿中山路聖母無玷原罪始胎堂,爲慶祝道明會創會八百周年和在台南開教一百五十年首辦「『藝』猶未盡聖畫像導覽」講座。
講座中,費神父展現其博學及幽默的才華,與台下聽眾活潑互動,也啟發聽眾的思維。他以2016年聞道出版社出版之月曆中之聖人聖女畫像做導覽;說明教會聖賢遺像常利用一些象徵來表示他們一生的重要事件或個人的靈修特徵。前人傾其所有,所愛,所能,全心全靈全意,以有形的聖堂、雕像、繪畫、建築等來表達愛天主在萬有之上。
聽完講座後,願以此文表達聖像導覽後個人心得及感想:
1.畫中有化(一月):耶穌基督的昨日,今日和明日。畫中清楚地分成「天堂」和「俗世」,雲彩以上的部分為天,教會聖師,著作等身。頭頂上有鴿子的形象代表聖神的臨在,相稱地分別出「天堂」和「俗世」。
讓我聯想到這段話:「心懷感恩回顧昨天,為了今天獻上所求,懷著希望邁向永恆」。這段話是2016年2月25日國大法官Antonin Scalia去世之殯葬彌撒,他在華盛頓特區做堂區神父的兒子Fr. Paul Scalia主祭及證道時所提及的。
2.畫中有畫(四月),耶穌顯聖容。教會傳統上認為是納匝肋東南十多公里處的大博爾山。耶穌帶著伯多祿及雅各伯和若望,單獨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正當耶穌祈禱時,祂的容貌忽然變了,他面容發光,祂的衣服發光,並且那樣潔白。
那時,厄里亞和梅瑟也出現了,並正在和耶穌談論。我們都知道這兩位超越時空的人物聖者,在舊約中堪稱是極重要的頂尖人物,梅瑟上西乃山代表法律,厄里亞上勒布山則是先知的象徵,有了法律及先知爲右證人。而耶穌散發的光芒,則向因太過驚異而跌倒在地的三個門徒。
3.畫中有華(七月):宗徒中的宗徒。聖女瑪利亞瑪達肋納。在聖像中,聖女常被描繪成一位衣著顯目、手中握有一瓶香液的婦女;同時,她也常被描繪成身著悔改者的衣服,且同時默觀著骷髏的態像。
耶穌被帶往審判時,門徒都離開祂逃走了(瑪二十六55-56)。耶穌被釘十字架時,但她跟耶穌到十字架下,與耶穌的母親親眼目睹耶穌受苦,斷氣,及埋葬(谷十五40-47);更有甚者,她應是許多所謂「官方見證人」中,第一位「意識」到耶穌已復活的門徒;按福音的記載,耶穌確實將這樣的殊榮賞賜給了她。所以被稱為宗徒中的宗徒。
4.畫中有話(九月):加大利納的神婚。1366年,耶穌又顯現給她,聖母瑪利亞與一群天使立在耶穌旁邊。聖母拉著加大利納的手,耶穌把一隻指環戴在她手上,作為他與加大利納締結神婚的印記。自此,加大利納手上真的有一隻結婚戒指,可是除了她自己,別人都無法看見。這一事件後來成為許多藝術作品的靈感來源
加大利納(1347-1380),義大利人,14世紀女聖人,天主教教會聖師。她在《上主上智眷顧》一書中,自述道:天主叫她在心裡開一間小房,儘管外面的苦難紛紛而來,她照常可以和天主密談,一點也不會受到外界事物干擾。
5.費神父也講解了「達彌盎教堂十字架」;引起大家濃厚的興趣。這苦像高約一點九公尺,寬一點二公尺,厚零點一二公尺;聖像畫是繪畫在貼上了亞麻布的胡桃木上。十字架的外形與眾有別,畫風可能受到東方教會聖像畫風格的影響。它應該是為了聖達米盎堂而特別繪畫的,掛在祭台之上,呼喚著聖方濟去修理祂的聖堂(教會)。
原先懸掛於位在亞西西的聖達勉教堂而得此名。現懸掛於亞西西城東的聖佳蘭大殿。達彌盎教堂十字架,呈現出陰暗色,突出的色調唯耶穌的身體與雙臂。耶穌頭上方有著罪狀告示,分別以希臘文與希伯來文寫著「納撒肋人耶穌」與「猶太人的君王」。
在整個苦像頂端的圓形內復活的耶穌,上頭的半圓向下伸出一支右手,這代表的是天主的手正在給予復活的耶穌祝福。左右各有五個總共十個天使。
在圖中大小次於耶穌身體兩側自右到左的五個人物,是馬爾谷福音中登場請求耶穌治好其僕人的百夫長,雅各伯的母親聖瑪利亞,及瑪利亞瑪達肋納;聖若望與聖母瑪利亞(腳下是朗基努斯,手持長矛,刺穿了耶穌的肋間者)。百夫長腳下是斯德法當,沾醋的海綿用長矛送到耶穌嘴邊。聖母腳下是朗基努斯,手持長矛,刺穿了耶穌的肋間者。
整個聖像畫的底部也有其他人物的影子,由右至左分別是:聖達勉、總領天使聖彌額爾、聖路斐諾、聖若翰洗者、聖伯多祿和聖保祿。 外還有個小細節,在耶穌的左腿旁有個小小的公雞,代伯多祿三次不認耶穌。 總計30多個人物呢!
6.聖方濟和聖道明:
根據傳說有一天教宗依諾森三世、聖道明及聖方濟做了同樣的夢,夢見二位會士,一位穿著灰色的會衣,另一位穿著白色長衣、披著黑袍,扛著將要倒塌的拉特郎聖殿,二位如基柱頂著教堂。聖道明認出自己就是那穿白會衣的會士,但不認得那另一位是誰;聖方濟也一樣,他也認不出是誰跟他分擔這支持衛護教會的伙伴。對教宗而言,這場夢十分奧秘並感到好奇。第二天一早聖道明再次回教廷參見教宗與他商量批准該修會的成立。在路中碰見了一位穿灰色會衣的一位年青修士,二人認出昨晚夢中要合力頂住教會的陌生人就在眼前,他們在大街頭上相認而擁抱,一起去見教宗。教宗一看見他們就了解夢中的意義:這二位所創立的修會將成為教會的兩枝大圓柱來支持教會。
7.道明會,正式名稱為「宣道兄弟會」。教宗何諾理三世於1216年12月22日及1217年1月批准成立。創會者聖道明(1170-1221),西班牙人,這位獻身者變成一位有宣傳福音使命的使徒;立志走遍歐洲去撲滅異端與無知,及培養人員向人民講道。道明會會士,著白衣披黑色斗篷,因此被稱為「黑衣修士」。白衣黑披款式:代表道明會獨特會衣的顏色;黑白分明:黑色象徵死於世俗,白色象徵生活於基督;也有貞潔與補贖,死亡與復活的意義。
8.好友阿白在聖像導覽後,也說出她的心聲:就如俗諺說:「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經過導覽看聖畫更有不同的感受。加上配合以前讀過的聖經,有種幸好我讀過聖經,能聽懂跟聖畫像連結這段聖經,這些經文我一定會牢記在心中。此外,看聖畫像時可根據聖經的記載,由衣著或某種特殊器物分辨出畫中人物是誰。譬如聖子誕生於馬槽的聖畫像裡 出現好幾種動物 就是没有馬也是經過解說才瞭解;以前不知道明會的會服及其意義,也不知聖道明的頭上會畫一颗星,現在懂了。
總之,深度的導覽啟發大家以新眼光,新思維,得以了解先聖先賢藉著各種方式,包括聖像畫,帶領大家更認識愛我們的天主。
(本文同步刊載於道明之友179期)